教你认识太极图
我觉得要立体的理解太极图,将它看作太极球,因为这样更符合我们这个三维宇宙中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体验到的阴阳联系。那么那个平面的背景就变成了立体的一个环境,它与阳鱼、阴鱼是一个包含的关系,既从外部包含阴与阳,也将阴与阳分割开来,外包和中分阴阳的是一个东西。 这个外包阴阳、同时又中分阴阳的第三体非是阴阳之外的另一种“有”,而是“无”。所谓“有”就是存在,凡存在不论是外部世界的一切实体还是主观世界的一切规律,理论、思维、情感都是有形状、有边际,有起始有终结的,而“无”无形状、无边际、无始无终。这个无既是太极球中阴阳鱼的背景、环境,也是阴阳鱼中间的那条分割线(弦)。
有了阴阳鱼之间的那条S线,存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才能凸现出来,无此弦就是一片混沌,阴阳不分。此弦一划,阴阳肇分,这条线将原始混沌分割开来,一分为二,产生了两个对立事物,于是在一体中出现了多样性、差异性,但这条线同时又将这两个对立的存在之间联系起来,使其能够相互作用、联系,存在之间的一切作用就是穿过这条线进行的。这条线实际上不应该理解为实的,而应该理解为虚的,是凹进去的,就象一条沟一样,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渊,可以看作是“无”、“空”、“虚”。阴阳之所以能够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就是因为这个“无”。万事万物之所以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定的就是因为它们全都生长在“无”上(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缘起性空”)。
具体一点来说,男女、上下、天地、屈伸、前后、爱恨这些形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一对对阴阳概念所代表的一对对存在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作用,必然需要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空间,就象演员演出需要一个舞台一样。有了这个舞台,这一对对的阴阳就能够在上面进行演出。
存在的联系是阴阳的联系,一存在与另一存在发生联系时,就是一存在借助另一存在转变自己的阴阳属性的时机。如将壶中水倒入杯中这一事件中,壶与杯就发生了联系,壶中水由有变无,被中水有无变有,壶中水是一个由阳(有)变阴(无)的过程,杯中水是一个由阴(无)变阳(有)的过程 这里需要明确,每种存在都拥有多种阴阳属性,存在与存在的联系可以是两个发生联系的存在中的一对阴阳或者几对阴阳的联系,并不是只有一种。但是某一事件发生时,必然是其中一种阴阳联系起主导作用。
这里正好用得着形象的太极图(立体的看作太极球更形象),存在的联系就是太极图中的阴阳包含、相互转化。联系的结果就是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实质就是就是用而再用,生而再生。任何存在不和其它存在联系就无法进行阴阳转化,就无法延续存在的价值 在无限存在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无限联系、无限作用,这种联系佛家用缘起、因果法则来阐述,而西方科学用各种各样的公式、定律、规律阐述,中国传统思想则用简洁的阴阳法则来阐述。
仔细分析太极球,这里存在着四种因素:阴、阳、无和对这三者的那个观察者。但当你去体会那个观察者时,又会出现对观察者的观察者,出现了第五者;再去观察,又会出现第六者(第三个观察者)……如此无限多重。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这是“无”在创生出一个个观察者。“无”意欲观察,于是产生观察之“用”,观察之“用”一起,观察者即出现。能观察者与所观察者中间是“无”,观性即是无之性,有“观”就有两个对立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与阳在无中展开,在无中活动,通过无进行联系、作用。阴阳尽管是抽象的存在,但相对“无”来说又是有形的,可以称为阳,“无”可以称为阴(阴者隐也)。所以可以将阴阳鱼通称为有,阴阳鱼活动在其中的那个无形无质、无前无后、无头无尾的事物就是“无”。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就不可能体会到“无”,就象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相反相成。
生活中的一切,行、走、坐、卧(动作),喜、怒、哀、乐、忧、思(情感),视、听、触、嗅、思(感觉、思维)……这些动词表示的都是一种主、客体的联系,一种用。这些用的流转永不停息。而用的流转离不开能用的主体和所用的对象—客体,有了用,主体和客体才能发生联系。可以这样理解,为了让用流转,道创生了主体和客体(阴与阳)。道蕴含着无限的用,道欲让这些无限的用实现,从而获得实际的而非理念的“用”的体验,为此道创生出无限的主、客关联体,每一对主客关联体都实现一种用。但是在具体的存在上可以有多种主客体对,如人身上就有多种感官可以实现多种用,如眼睛的“看”用,耳朵的“听”用,皮肤的“触”用……,每种“用”必定具备三种因素——用、使“用”者、被“用”者;使用者与被用者是不同的,但是又是互相依赖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只有深刻理解“无”才能理解存在之间的联系是对立统一的联系。
道为了体验不同的用,将自身分为主、客两对立物,有对立才有联系,有对立才有用(如我们常说看到了、看到了,没有那个“看到”的对象就没有“看”)。在深层的角度上看,主体、客体都是一种方便,真实的是用的不断流转——“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用的流行就是生生不已,不断的变迁,此生生不已之机不可遏止,道创生的欲望无有穷尽。你只能通过永恒的转化、永远的变易(周行而不殆)体会那个绝对的事物(独立而不改)。
每一种用转换到下一种用使得流转不已的方法是“反”,“反者道之动”。用本身也是一对一对的,开与合,工作与休息,爱与恨,屈与伸,呼与吸,上与下…… 这一对对用其中一个是外耗的,是生、长、显现,是阳;与之对应的另一个用是内敛的,是收、藏、隐,属于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阴与阳的关系。为什么要一对一对的创造用?这是为了形成闭环,形成一个园。
闭环就是一个用的流程,不闭环则发而不能收,无法再发。闭环就是发出去再收回来,确认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进行一下休息,吸取力量再用。形成闭环就是一个成长的再回家的故事。它是一种出门的历验,带着丰富的经历回家。在外游历的时候心中要有家的感觉,不要忘了回家,回家才能休息,才能重生,才有再次游历的力量。阳就是出发,阴就是回家,远出的游子要知返,要知道回到道这个家中。道的恩情怎能忘!他们白纸黑字杜撰在书上的案例说的头头是道,不是巧合便是哗众取宠,不可相信。试想,有这种本事,早当神去了,哪有时间著书立说。绝大部分人学周易,都是在故纸堆里拨乱反正的研究呢,并非顺理成章真正意义的学。所以,耗时费力,异常艰辛。其实,学习周易预测并不难,学习量也不大。其核心是要有一个准确无误的教材,再有一个能答疑解惑的人。不要两三月,便能登堂入室,折其佳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