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企业治理、IT治理
张靖笙
企业的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这几年频繁成了各种官方主流言论的热门词,到底什么是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企业外部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整体转型之路,实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自身的各项实力和能力,简单来说做大做强,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的。
从企业内部的业务动机来说,让企业做大做强毫无疑问是企业在市场自由化带来的不可以预计的外部环境变化中实现持续化良性发展的目标愿景。如何做大做强,企业可以选择改制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跨区域经营、拓展业务领域规模,创新业务和产品等发展方式,这些都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和业务转型的问题。
所以,我们理解什么是企业的转型升级,要结合理解在不确定的市场变化环境中,企业为了实现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改变和调整自身管理和业务的,提升企业自身各项实力和能力的过程。
简单来说,转型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升级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转型和升级并不是分开的,升级的过程必然涉及到转型,转型的过程肯定也是伴随着升级的。
转型升级以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为本
当谈到转型升级,很多传统企业老板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完成转型升级,这种把企业转型简单地理解消费行为的错误观念恰恰可能从开始就把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向错误的方向。
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一条漫长和充满各种风险和艰辛的道路,会遇到各种的困难,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变革企业的治理方式毫无疑问是转型升级之路上一个最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难过的坎,这个坎能不能迈过去,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企业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转型。
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通过有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组织,这是全世界都认可的概念,而不同是企业最求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广义的企业治理是指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股东、债权人、职工、潜在的投资者等)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简单来说,企业治理是企业如何管治企业的行为方式,以及企业通过某些途径用以变革企业行为方式的机制。
我曾有某著名IT外企朋友比较过中美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他认为美国企业治理以流程管理为前提的文化和国内以组织文化为前提。中国企业之前很多人员的决策、任命都是通过组织确定下来的,而美国不是这样的;而且中国企业更多从决策的角度来看,美国讲有复核人的角色,A、B角的概念,不断审计的概念,虽然我国的企业内控规范和美国的很相似,只是在执行和实施上这是最大的问题。
深层次原因,流程管理是工作协同的手段,组织则是权力的场所,权力文化使得在企业明文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效力被弱化,企业成文的规则让位给企业人际关系间不成文的潜规则,而这些经过多年磨合沉淀下来的潜规则,往往成为任何一种组织变革中最难以撼动的顽石。可以说,权力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组织文化,是中国企业转型的雷区,任何这样的企业试图改变原有的治理方式都会被演变成一轮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博弈,如果引发的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职工、潜在的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从这个层面,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企业执行和实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重新梳理好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没有企业治理水平的转变和提升,只会像水面浮萍一样的无根之草,花多少钱灌溉也不可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没有被充分的重视。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信息披露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第一步,信息化为解决企业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公司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容易导致企业治理的失效甚至失败。一般情况下,与代理人(经营者) 相比,委托人(所有者) 总是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企业透明度和体现监控力度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正确地、及时地将信息披露给有利益关系的各方,如公司在互联网上设立网页,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披露。现代化的手段在信息披露的广度、深度、及时性及影响范围方面是传统方式所无法相比的,也可以强制性地记录内部控制的信息和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的操作。这无疑将会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企业治理状况,有利于提高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市场价值。
另外,信息化有利于避免公司决策失误,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科学的决策不仅是公司运行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因为,公司各方的利益都体现在公司实体之中,只有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才能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行,而公司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决策科学化。其实,绝大多数企业治理失败的原因,是企业高层无法掌握企业的完整信息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而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可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财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通过实现流程的简化和信息的集中化,帮助公司更快地披露信息,从而使公司的有关各方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能够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实时”需求,让他们可以随时观察企业的运行状态,有效地支撑经营决策。比如,通过商业智能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在汇总和明细这两类级别上实时查看相关的财务数据,极大地减少收集财务数据所耗费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结果的深入分析上,从而减少决策失误。
可以说,通过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来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是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不能超越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和人为决策的决定作用,但可以成为完善企业治理和改进企业治理的有效辅助工具。
从企业治理到企业信息化治理
针对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应着重解决公司重要信息(财务、非财务信息) 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解决好委托与代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信息化应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标准、规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维护,使企业能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信息,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处在正常、稳定和规范的发展轨道上。因此,不能仅仅从业务支持角度来理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必要从IT 治理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治理(简称IT 治理)是指最高管理层(董事会) 利用它来监督管理层在IT 战略上的过程、结构和联系,以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就是在既定的IT 治理模式下,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而IT 治理是信息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从企业治理和IT 治理的关系上讲, IT 治理是企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够提供关键的输入,形成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业务创新和管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同时,企业治理可以驱动和调整IT 治理,使IT的战略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这个角度,随着企业治理所要求的企业经营行为的日益开放、透明,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必然提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重要举措,并且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也必然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岗位进入董事会是大势所趋。
(初稿于201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