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特地去看了看明朝崇祯皇帝殉国的地方,在景山的脚下,又想起了崇祯皇帝那篇著名的遗书,“朕登极十七年,致敌人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地下,去朕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自古在殉国者中,崇祯算是级别最高的,死的也刚烈之极,在最后的遗言中,还表达出对黎明百姓的爱护与愧疚;孟子在谈到君民关系时一直提倡君轻民贵,在最后的关头,崇祯践行了孟子的理想。
崇祯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昏君,而且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是由于上辈败家实在太厉害,窟窿实在太大,所有的痛只有由崇祯来承担了;另外崇祯本身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偏听偏信,多疑,用人不明,刚愎自用等等,让他的一番抱负由于本身系统和用人上的缺陷,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实在崇祯皇帝下面不乏有军事天才,袁崇焕、洪承畴等等都是难得的人才,可惜崇祯空有一腔激情和理想,却缺乏选人、用人、留人方面的艺术,用人不专,干涉过多,所有的胜利最终化为偶然的昙花一现。
崇祯是否有挽救败局的可能性?可能性有,尽管在资金、物质方面严重匮乏,民心不稳,流寇四起,但崇祯唯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可就是这难得而又最宝贵的财富,崇祯没有运用好,最终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多疑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崇祯盲目干涉洪承畴军事指挥又导致松山兵败,精兵丧尽;所以,缺乏用人的艺术,最终把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也丧尽了。
从崇祯的治国又想到我们企业家对公司的治理;我们的很多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很多也缺乏对资金、物质支持,甚至很多也是人才捉襟见肘,但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却失败了呢?其中最重要有两点,成功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企业战略,或是说“发展模式”;其次一定是企业领导人会用人。说到底是人才系统让企业稳定,战略模式让企业高速成长。大凡成功的企业,都遵照此规律;从张瑞敏海尔的亏损至巨变,到脑白金的重振雄风都无一例外地验证了这一规律。因此,物质条件是企业的外因,真正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还是企业的内因。
俗话说“打江山不易,守江山难”。后者难就难在与时俱进及对人才系统建设上面;崇祯缺的不是大明的战略版图,缺的是对人才系统的建设艺术。崇祯皇帝是历史上最具抱负和责任感的皇帝之一,也具备英雄的气概和民族气节;望着崇祯殉国的碑文,耳畔回响着他最后的陈词,激昂、壮烈、悲痛、惋惜的心情在心头起伏;若能懂得用人的艺术,崇祯将跻身中国最伟大英明的君主行列!想想汉高祖刘邦的起家和清朝克复太平天国的中兴,其情形也是险恶之极,但正是人才运用的妥当,方转危为安。可惜呀,崇祯皇帝,人才运用艺术的缺失毁了一代有抱负的人君,也毁了一个泱泱大国。
崇祯皇帝的教训至痛如此!对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来说,懂得经营人才的艺术,也将是企业的长青之道。
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人力资源战略专家石淼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