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打开了孩子的心门
这是一位幸福之道网络家长课学员的作业。
昨天,儿子和同学一起玩去了。晚上快10点时,我打电话问儿子是不是快回来了,儿子说在二院玩,挺远的。我说回来路上注意安全,就把电话挂了。过了半小时儿子还没有回来,我又打电话问他:快回来了吗?儿子说走到党校了,还兴奋地说:“我们几个刚才去二院太平间了。”(其实儿子是想在我这里得到表扬)我当时一听晕了,火莫名地就上来了,一下就挂了电话。挂了电话后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生气?是在担心儿子吗?
我觉得儿子去太平间不吉利,可是他已经去过了,我生气就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就会万事大吉吗?
是我的接纳没有做到位,所以,事情出来,我就用一个自己的判断标准去判断,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如果我生气了,下次去其他地方孩子还会给我说吗?我应该听一下孩子为什么去。等会儿孩子回来了,我不能生气,不能拉着脸。就在我心里想如何迎接孩子回来时,孩子开门了,一进门胆怯地叫了我一声“妈”。(刚才我没说完话就把电话挂了,儿子觉察到我生气了)
我轻轻地回了一声:“回来了。”儿子说:“我今天回来晚了。”我说:“玩得渴了吧,厨房有温开水。”
儿子瞟了我一眼,确定我真没生气,拿起水杯一口气把水喝完了。杯子一放下,他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给我讲了他们几个“夜访太平间"的经过,说他们几个练胆量去了,看谁敢一个人去,结果没有人敢去,最后几个傻孩子一起去了。我说:“怕吗?”儿子在我面前想装一下胆儿大,说:“那有什么呢?不就是个太平间吗?”我说:“你胆儿真大,妈妈可不敢去!”就这样,我们洗漱后各自回房间睡觉。今天晚上,儿子说:“妈,咱俩一起睡好吗?”我说:“为什么呀?”孩子说:“昨晚上我怕得3点才睡着啊!”我说:“是妈妈不好,以前没有提醒你那里尽量不要去玩。你害怕是正常的,妈妈去都不敢去。今天妈妈陪你睡。”
我现在真的很庆幸自己昨天晚上没有对儿子生气,如果因为我生气,儿子不敢和我说实话,又害怕睡不着,再影响身体健康,那我不后悔死了!这就是唐老师说的做正因。现在,听着儿子熟睡的声音,我觉得很踏实!
唐老师点评:
这份作业,一开始这位家长就说,孩子说走到党校了,还兴奋地说:“我们几个刚才去二院太平间了。”(其实儿子是想在我这里得到表扬)
“其实儿子是想在我这里得到表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孩子在说这句话时你就意识到了吗?还是所有的事情都完了,你在写这篇作业时,认为孩子在说这句话时是想得你的表扬?
如果那个时候就意识到了,一听就晕了,火莫名其妙地就上来了,就挂了电话,那就是觉知到了情绪起来又没有停下。
如果要是当时没有觉知到,后来才想起来,那是自己的觉知力还不足。
这位家长挂了电话以后想到:自己是生气了,自己有情绪了。她是怎么做的?等孩子回来。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生气给孩子造成了压力,等孩子回来以后,他会好好跟你交流吗?
有时候我看着家长们写的作业我会想:孩子们真的是特别宽容。我们的孩子特别好,心特别善,家长毛病这么多,孩子依然会只要给一点阳光就灿烂。
我们看,孩子只是说了一个事,家长就生气地挂了电话。虽然你生气地挂了电话,回来后孩子依然好好地和家长说话。如果这样的情况家长还跟孩子沟通不好的话,那实在是没话说了。这位家长,我提醒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你觉知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觉知到自己已经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为什么不试着去向孩子认错?
实际上,这位家长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已经做了一些补救。比如孩子回来以后,开门,“一进门胆怯地叫了我一声‘妈’”,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家长一直是很厉害的。妈妈生气了,不是妈妈向孩子道歉,而是孩子害怕妈妈会进一步谴责自己。妈妈没有生气,回了一句:“回来了。”儿子说:“我今天回来晚了。”
“我今天回来晚了”,这句话是道歉,是自我检讨,说明这位家长往日的“淫威”给这个孩子造成的压力非常非常大,所以这个时候孩子的恐慌劲儿还没有过去。妈妈说:“玩得渴了吧,厨房有温开水。”孩子又瞟了妈妈一眼,确定妈妈真没生气,才敢去喝水,然后接下来孩子话匣子打开,才有说自己不敢睡觉、要跟妈妈一起睡的事。
我们看孩子的心思。在妈妈的压力下,孩子小心谨慎,要把妈妈哄好了。他说一句话,有试探,有察言观色,确定没有危险,然后才能够放开来,一步一步地做,一句一句地说。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
这位家长平时已经习惯于表现得很厉害,这一次能够觉知到,在往回收,尽量地不去生气,这样的做法是明显有效的。孩子不去跟妈妈对抗了,不去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直接说出来。家长的这个做法,得到的是孩子愿意把心打开的结果。
这个做法是什么?就是接纳。
孩子去看太平间,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冒险,是一个刺激,就是一件事情。家长一开始的生气是不接纳,而后来的做法是接纳、是肯定。经过家长的接纳、肯定,孩子越来越胆大、越来越放松,把事情的整个过程和自己的心思讲给妈妈听,包括自己的恐惧、不敢睡觉,也讲给妈妈听,并且可以从妈妈这里寻求到帮助。
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告诉你一个“错误”,他的所谓错误就是他的做法你认为有错误。如果孩子告诉你他的一些做法,你认为他是错误的,批评他,他就会翻脸,就会生气,就不会把这个过程的真实情况告诉你。
而且,以后类似的事情,什么叫类似的事情?就是孩子认为有可能引起你反感对抗的事情,孩子就再也不给你讲了。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时,比如晚上害怕睡不着,他就只能偷偷地用看书、看电视、看手机来解决问题,而不会把害怕睡不着的这样的事来告诉家长以寻求帮助。
大家弄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