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药学的经验,吸收了诸子百家养生思想,正式确立了中医养生学体系。
《黄帝内经》对于人类生命有着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它指出“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同时, “气”对生命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气”之盛衰与人之健康息息相关。它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与自然密切相关,因此,天人相应思想贯彻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此外,它还论述了昼夜晨昏、日月星辰、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观念,它主张水平高明的医生应该着眼于疾病尚未形成、发作之前采取措施,有效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发展。养生应当置于治疗之先,应当积极主动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阐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主张养生应该顺应自然,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年之中要顺时养生。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本标志和长寿的基础,要协调人与天地阴阳的和谐,还要协调人体内部阴阳的和谐。“精”、 “气”、 “神”是维持生命的三大要素,养生应该注重保养之。只有人之身心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构建了完整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所以,养生的关键就是疏通经络,保持气血畅通。
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黄帝内经》独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和技巧,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养生学说,成为养生史上的里程碑。